“清东陵”攻略
发布时间:2015-12-11 13:33:31
今年北京的气候与往常有些不同,热的早凉的也早,凉爽舒适的天气就让人有外出游玩的兴致。这一次选择的地点是河北遵化的“清东陵”,一来是本人喜欢历史;二来是因为清朝重量级的帝后都葬在这里;三来是出于对那“凤在上,龙在下”的兴趣。
出行的路线是:从机场高速→京平高速→蓟平高速→蓟州→马伸桥→石门→清东陵。从蓟州到清东陵的这段路,路面情况很是糟糕,从高速公路到蓟州的达标公路再到这里,感觉落差太大了,大概是由于处于天津与河北交界的缘故吧,有些无人过问的意味。
清东陵坐落在河北省的遵化市境,位于燕山山脉的南麓,距北京125公里,始建于清顺始十八年(公元1661年),占地面积2500平方公里,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首要的帝王后妃陵墓群,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、体系最完整的古帝陵建筑。2000年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。
中国帝王陵寝,强调“风水”。中国古代风水术认为“风水宝地”应是:其北有连绵高山以为屏障,南有远山近丘遥相呼应,东西两侧有低岭环护,内有宽阔平原,并有河流蜿蜒其中,所谓“四神地”。
清东陵陵址正是这种“四神地”。整个清东陵北倚层峦叠翠的昌瑞山,东临马兰峪丘陵起伏的鹰飞倒仰山,西接耸入云霄的黄花山,南据天然翠屏宛若倒扣金钟的金星山。更南为象山、烟墩两山对峙,形成一个险峻的陵口,名为兴隆口,马兰河、西大河二水环绕夹流,整个陵区之水汇集于此。
清东陵的15座陵寝是按照:“居中为尊”、“长幼有序”、“尊卑有别”的传统观念设计排列的。入关第一帝世祖顺治皇帝的孝陵位于南起金星山,北达昌瑞山主峰的中轴线上,其位置至尊无上,其余皇帝陵寝则按辈分的高低,分别在孝陵的两侧呈扇形东西排列开来。孝陵之左为圣祖康熙皇帝的景陵,次左为穆宗同治皇帝的惠陵;孝陵之右为高宗乾隆皇帝的裕陵,次右为文宗咸丰皇帝的定陵,形成儿孙陪侍父祖的格局,突现了长者为尊的伦理观念。
同时,皇后陵和妃园寝都建在本朝皇帝陵的旁边,表明了它们之间的主从、隶属关系。此外,凡皇后陵的神道都与本朝皇帝陵的神道相接,而各皇帝陵的神道又都与陵区中心轴线上的孝陵神道相接,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枝状系,其统绪嗣承关系十分明显,表达了瓜瓞绵绵、生生息息、国祚绵长、江山万代的愿望。
清代皇帝陵的规制布局可分为三个区,即神路区、宫殿区和神厨库区。
孝陵的神路区建筑配置最为丰富自南至北依次为:石牌坊、东西下马牌、大红门、具服殿、圣德神功碑亭、石像生、龙风门、一孔桥、七孔桥、五孔桥、东西下马牌、三路三孔桥及平桥。
宫殿区按照前朝后寝的格局营建,自南至北依次为:神道碑亭、东西朝房、隆恩门、东西燎炉、东西配殿、隆恩殿、陵寝门、二柱门、石五供、方城、明楼、琉璃影壁及月芽城、宝城、宝顶,宝顶下是地宫。
宫门以北部分环以围墙,前后三进院落。神厨库区位于宫殿区前左侧,其建筑有:神厨(做祭品的厨房)、南北神库(储存物品的库房)、省牲亭(宰杀牛羊的场所),环以围墙,坐东朝西。围墙外建井亭。
三个区的所有带屋顶的建筑(包括墙垣)除班房覆以布瓦外,全部以黄琉璃瓦覆顶(包括墙顶)。其中大红门为单檐庑殿顶建筑;圣德神功碑亭、神道碑亭、隆恩殿、明楼和省牲亭为重檐歇山顶建筑;具服殿、隆恩门、配殿、燎炉为单檐歇山顶建筑;朝房为单檐硬山顶建筑神厨、神库为单檐悬山顶建筑;陵寝门为琉璃花门;井亭为盝顶建筑;班房为单檐卷棚顶建筑。
在清东陵营建的第一座妃园寝是景陵妃园寝,其布局只有宫殿区。自南向北依次为:一孔拱桥和平桥东西厢房、东西班房、宫门、燎炉、享殿、园寝门。后院建49个小宝顶。厢房、班房均以布瓦覆顶。大门享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,并绿琉璃瓦覆顶。景陵妃园寝成为后世妃园寝的蓝本。
埋葬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,由于是由暂安奉殿改建而成,因而规制极为特殊。一是神路区只设下马牌和神道碑亭,未设桥涵;二是宫殿区建了两层围墙,外层围墙的正面设置了隆恩门,内层围墙的正面设置三座琉璃花门;三是陵寝门设置在隆恩殿左右的卡子墙上;四是隆恩殿为清代建筑等级最高的重檐庑顶。其规制与其他皇后陵迥异,当为特例。
各陵寝均设有众多文武官员守卫管理陵寝事务。每年清明、中元、冬至、岁暮和忌辰举行大祭,每月朔望举行小祭,仪式极为隆重。
大约十点多我们到达了目的地---清东陵。门票分150元和120元的两种套票,区别在于是否观看祭祀表演。清东陵可游览的景点包括:昭西陵、孝陵、裕陵、裕妃园寝、慈禧陵、慈安陵、景陵、文展管以及二郎庙。
昭西陵
这里,是清朝有名的孝庄文皇后(大玉儿)的陵寝。墓主人是清东陵所葬的161人中辈份最高的一位。走近昭西陵第一感觉是破败不堪......
昭西陵座落在顺治孝陵以南五公里的风水墙外,建于康熙二十七年,初称暂安奉殿,为停放孝庄文皇后棺椁的地方。经过37年的风风雨雨,至雍正二年才修完地宫。雍正三年孝庄文皇后入葬,始定陵名为昭西陵。孝庄皇后梓宫在暂安奉殿历经两朝,前后达37年,停灵时间如此之长,在有清一代是唯一的一例。
孝庄文皇后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妃子,顺治皇帝的亲生母亲,康熙皇帝的祖母。一生历经数朝,竭力辅佐儿孙两代幼主,为清朝定鼎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专家认为,昭西陵建在风水墙外是有一定道理的,因为风水墙内,顺治皇帝已经占据了清东陵内至高无上的位置,作为母亲的孝庄文皇后无论再葬在任何一个地方,地位都会低于她的儿子。所以建在风水墙外是比较合适的。
一个女人,一座昭西陵,给后人留下了多少说不完的故事,解不开的谜。
清朝的开国皇帝顺治的孝陵
顺治是清朝第一帝,在位18年,死时只有24岁。他生前选了陵址但没有营建,死后朝廷只用了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就完成了规模宏大,建筑众多的孝陵。与顺治皇帝合葬的有:孝康章皇后佟佳氏(康熙生母)和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。
虽然,不能肯定说孝陵里面一定没有任何陪葬品,但即使有也应该不多。一是因为前两者生前所用的大量珍玩,已经在他们的葬礼中烧毁;二是当时清廷经济艰难,连孝陵本身的营建都是拆了北海等处的建筑才得以完成,没有什么余力再陪葬珍玩;三是福临本人有明确遗命,不陪葬金宝玉器;四是三人均为火葬,墓里只有骨灰罐,没有棺椁,放陪葬品的地方不多。这也是孝陵成为东陵内唯一没有被盗的陵墓的原因。
顺治帝与董鄂氏的爱情故事至今仍在流传,顺治帝的死因之谜也至今未解,但我想信佛的顺治帝深悟钱财乃身外之物的道理,这才使得自己死后能够在地下安息不被打扰。
到了孝陵才发现原来祭祀大典表演在此举办,所以你选择不观看祭祀表演就不能进入孝陵的正门。
孝东陵
位于孝陵东侧,墓主人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,是顺治帝生母孝庄文皇后的侄孙女。顺治死时,她年仅21岁。孝惠章皇后在康熙一朝备受尊崇。
孝东陵内,还葬了顺治帝的七位妃子和十七个格格、四个福晋,这些格格和福晋都是福临的嫔御。由于清初宫闱草创,典制未备,皇帝的一些侍妾也称格格、福晋。到了清朝中期,后妃制度日臻完善,后妃等级、名号、称谓上的混乱现象才得以杜绝。
孝东陵首开为皇后单独建陵之制,其规制是后世皇后陵效法的蓝本。
清东陵中建筑最华美,最精致的乾隆帝的裕陵
裕陵内葬乾隆皇帝、孝贤、孝仪两位皇后,慧贤、哲悯、淑嘉三位皇贵妃,共计六人。
裕陵历时9年,共耗银203万两,是在清朝国力鼎盛时期修建的,其质量实属上乘。其最具代表特色的是扑朔迷离的地宫。
裕陵地宫,被誉为“石雕艺术宝库”和“庄严肃穆的地下佛堂”,裕陵地宫由九券四门构成。从第一道石门往里,所有平水墙、月光石、券顶都布满了佛教题材的雕刻,如八大菩萨、四大天王、五方佛、五欲供、二十四佛、狮驮宝瓶、八宝、法轮、宝珠、佛塔、盆花、执壶等以及30111字的藏文、梵文佛经、咒语、刀法娴熟精湛、线条流畅细腻,造像形象传神布局严谨有序,是研究佛学和雕刻艺术、研究清陵地宫的难得的实物资料。
目前,在中国已发掘开放的陵寝中像这样的地宫,只此一例。进入地宫后的感觉真的可以用震惊一词来形容!裕陵的这些特征既是乾隆皇帝好大喜功、笃信佛教个人意志的体现,也是处于鼎盛时期的清王朝综合国力的反映。如果乾隆皇帝真的在天有灵,看到地上的人可以随意进入他的地宫参观,会作何感想呢?
裕陵妃园寝
裕陵西边有一座绿琉璃瓦盖顶的墓葬群,这就是裕陵妃园寝,是一座等级较高的妃子园寝。清朝皇室陵墓规制,妃园寝不建方城、明楼和配殿,只有大殿,而且是单檐的。乾隆年间所建的康熙帝景陵双妃园寝及这座裕妃园寝都属于特例。
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,又当了三年太上皇,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掌实权最长的一个皇帝,共有四十一个后妃,其中二个皇后、三个皇贵妃死在乾隆皇帝之前,且深受皇帝宠爱,和他同葬在裕陵,其余三十六个全部葬入裕妃园寝之中。著名的香妃和死后被贬的乌喇那拉皇后就葬于此园寝内。
那拉氏原为雍正亲赐的乾隆藩邸侧福晋,乾隆即位后封为娴妃。当时那拉氏二十岁,乾隆皇帝在册文中说她“持躬淑慎,赋性安和”,乾隆十年又晋升为贵妃。乾降十三年,孝贤皇后富蔡氏病死,那拉氏接替皇后之位,晋升为皇贵妃,主持六宫事宜。乾隆十五年,那拉氏由皇贵妃被册立为皇后。
乾隆三十年奉皇太后之命,带领皇后那拉氏等人及随行大臣、护从等,共一千多人第四次南巡。乾隆皇帝到达杭州以后,曾在深夜微服上岸游玩,那拉氏哭着规劝他不要这样,但是乾隆皇帝不听,那拉氏无奈,便剪掉头发,继续规劝。谁知乾隆皇帝大怒,斥责她败坏了国俗。在满族风俗中,女子最忌讳的是剪发,只在皇太后、皇帝驾崩时,皇后才可以剪发。当时的皇太后、皇帝都还健在,那拉皇后却突然剪发,无疑是在诅咒他们,此举引得乾隆皇帝极为不满。
乾隆三十一年,忧郁成疾的那拉皇后终于离开人世,年仅49岁。那拉氏按皇帝口谕以皇贵妃礼埋葬,陵寝祭祀规定她没有祭享,没有尊号。实际上,乌喇那拉皇后的丧礼比皇贵妃的级别还要低,既未附葬裕陵,也未单建陵寝,却葬在了妃园寝内。更有甚者,按惯例,凡葬在妃园寝内的,无论地位有多低,都各自为券,而那拉皇后却被塞进了纯惠皇贵妃的地宫,位于一侧,堂堂的皇后反倒成了皇贵妃的下属,等于是死后由皇后追降为皇贵妃,这在清代历史上乃不多见。看来乾隆皇帝对那拉氏对他的规谏仍然耿耿于怀。
难怪陵园介绍是内葬有一位皇后,可是却未能找到她的陵寝呢?只有开放的纯惠皇贵妃的地宫内的一口棺呢?如果是现在的话,我们或许很快就能理解那拉皇后的过激行为,48岁的她不正是处于女人更年期的状态,没准儿还患有“更年期综合症”。不管如何......她都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。
在乾隆皇帝的40多个后妃中,有一位维吾尔族女子,她就是闻名遐迩的香妃。乾隆三十三年香妃由嫔晋升为妃,称为容妃,由于乾隆后期不设皇后,香妃在诸妃中位居第三,地位很高。香妃在宫中享有特殊待遇,乾隆帝注意照顾他的民族习惯,她在宫中长期穿着维吾尔族服装,保持维族饮食习惯,宫中专设了维族厨役,以保证她的特殊需要。容妃多次随乾隆出巡,可见她深得皇帝宠爱。容妃棺椁的顶头上还有金漆手书“以真主的名义……”,这足以证明死者生前是信奉伊斯兰教的。
景陵双妃园寝
内葬康熙帝的悫惠皇贵妃和惇怡皇贵妃。为什么这两位妃子不葬在景陵妃园寝内,而另建一座园寝呢?而且这座陵寝始建于乾隆年间,比景陵妃园寝的兴建晚半个多世纪?这是因为康熙帝将皇孙弘历(乾隆)带回宫中去读书,进宫后起居饮食需要有人照料,于是康熙帝就派了悫惠、惇怡两位皇贵妃充当了他的“保姆”。由于她俩精心护理,弘历生活得很好。这二位妃子的寿数很长,康熙帝、雍正帝都先后谢世了,她俩还建在,好像专为等着她们照顾过的“真龙天子”报恩似的。乾隆皇帝不仅在二位妃子活着时屡次晋封,用以报答养育之恩,而且还决定为两位太妃千秋之后单独建陵。看来乾隆皇帝与这两位“小奶奶”的感情还真是深厚呢。
一座定东陵,两位皇太后
定东陵,是咸丰皇帝的孝贞显皇后(慈安)和孝钦显皇后(慈禧)的陵寝。两陵并排,表面看来规模形制完全相同。两座陵于1873年同时开工兴建,1879年同时完工用时6年,形制规模完全相同。
东太后慈安驾崩后,西太后慈禧下令将她的万年吉地的方城、明楼 宝城、隆恩殿、东西配殿、东西燎炉全部拆除重建,将宫门、朝房、小碑楼、神厨库等建筑揭瓦大修,地宫各券及石五供也在维修之列。重修工程于光绪21年开始,到光绪34年在慈禧死前几天才告结束,历时13年。
作为历史人物,慈禧可谓是名人了。咸丰皇帝死后,年仅26岁的慈禧开始“垂帘听政”,这一垂帘就是48载。慈禧陵堪称清代陵寝中最豪华的一座陵寝。据说装修仅贴金一项就用去了4592两黄金,奢侈程度可见一斑。其隆恩殿及东西配殿用料考究,做工精细装修豪华。木构架全部采用名贵的黄花梨木,梁枋彩画不做地仗,不敷颜料,而在木件上直接沥粉贴金,其图案为等级最高的金龙和玺彩画。殿内墙上雕有寓意“万福万寿、福寿绵长”的砖雕图案,并全部筛扫红黄金。三殿的64根露明柱子上全部盘绕半立体的镀金铜龙。另外,在慈禧陵隆恩殿周围的69块汉白玉栏板上,布满了“凤引龙”的雕刻图案,无论栏板、望柱还是抱鼓石上,全部浮雕各式龙凤呈祥、海水江崖图案。还有那大家熟知的“凤在上龙在下”的丹陛石以高浮雕加透雕的技法,把丹凤凌空,蛟龙出水的神态刻画得维妙维肖,是一件难得的石雕艺术杰作。
这里处处都能显示了其主人的地位和尊严,像这样明显的凤压在龙头之上的雕刻实属罕见,它足以证明慈禧有着多么强大的权力欲。这种豪华装修不仅在明清两代皇陵中独一无二,就是在皇宫大内也难以见到。
慈禧陵的地宫内随葬有大量的金玉珠宝,其中一对万寿壶共嵌有珍珠1288粒、红宝石56件、蓝宝石18件,被视为稀世珍宝。可惜,民国17年定东陵发生震惊中外的盗陵巨案,随葬品几被盗光,现地宫内仅存空棺一口,而贴金的内壁、石柱也受到极大的破坏,只留形制、规模供游客参观而已。
现在慈禧的地宫已看不到原来金壁辉煌的情景......在当时的状态下,慈禧如此之举甚为过分,简直是病态!
未开放的定陵内葬文宗咸丰皇帝和孝德皇后。孝德皇后为咸丰皇帝的嫡福晋,死后被追尊为皇后。
惠陵内葬穆宗同治皇帝和孝哲皇后。同治皇帝是慈禧的独生子,6岁即位,卒年19岁,是清朝最短命的皇帝。
在清东陵这座规模宏大的皇家陵园内,有着大量的优秀建筑精品。这些精品不仅代表了当时最高建筑水准,而且反映了当时的最高艺术成就。这里的石像均以整块石料雕成。不刻意追求形似,而注重神似,其风格粗犷、雄浑、朴拙、威武,气度非凡。与以往见过的有很大的不同!
“龙生九子”,老大赑屃形状像乌龟,好负重,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。人们在庙院祠堂里,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,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。
首先看到的是孝陵内的赑屃,不知是年代不远的缘故还是后又经过修缮的缘故,雕刻精美,纹路清晰,栩栩如生。后来到了裕陵,发现这里的赑屃,比起孝陵内的赑屃很是不同,一来是昂着头,二来鼻子很大很突出,莫非是乾隆帝的性格所决定的?相比之下孝陵内的赑屃,似乎是一个年幼的赑屃,莫非寓意顺治帝的早逝吗?定东陵内的赑屃,居然是长发飘飘,难道是因为碑的主人是女性吗?而景陵内的赑屃,大气沉稳,难道是为了衬托出康熙大帝的风格吗?不知是我的异想天开,还是确实与当时的想法相同,这是清东陵带给我最大的发现。
游“清东陵”的人不是很多,听口音多是天津、河北的人士,而且大都拉家带口的出来游玩。其间听见一个小男孩问他爸爸,故宫是什么样子?让人吃惊的是那个爸爸居然回答道:“故宫没什么,和这里差不多!”天哪!差不多?我不知道那位男士是真的这么认为啊,还是“麦兜儿”妈妈的心理,只是为了敷衍小孩子。如果真是这么感觉,我只能表示遗憾,对于这样的无知真是无言以对。一个是活人住的地方;一个是死人住的地方,你硬说都是“人”住的地方,那我还能说什么好呢?如果是为了敷衍孩子,那可是大错特错了!孩子是认真的,对你是信任的,试想一下,万一孩子认真地把这些话讲给别人听后遭到耻笑的话,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?不敢想象,但愿天下为人父母者能够……哎!叫我真的不知说什么好?
在裕陵的隆恩殿内有一些画像展览,有个小孩子似乎对此颇感兴趣。可是他妈妈并不愿意在此久留,于是拉着孩子的手一边往外走,一边说:“快走!妈妈带你去看大棺材去!”我想问?为什么要来这里?看风景不需要很多的限制,只要舒服养眼即可;看历史古迹就不同了,如果你没有兴趣又不了解历史,来了也是白来,无外乎就是走马观花,到此一游,白白浪费时间、浪费精力、浪费钱财。